广州美术学院
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GAFA ACADEMY OF FINE ARTS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APPLIED ARTS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的专业建设缘起于学校于50年代成立之初设立的相关设计课程。1986年,广州美术学院开设了国内首批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1996年,环境艺术设计系成立。 2004年增设建筑学专业,同时更名为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系。2010年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成立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学院。2014 年增设风景园林专业,同年更名为建筑艺术设计学院,是全国最早开设建筑学、风景园林专业的艺术院校之一。

学院目前开设有环境设计、建筑学、风景园林3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设计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筑学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目前承担有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课题5个,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科研、教学荣誉,科研创作成果转化成绩斐然,专利申报、设计获奖等硕果累累。

在坚实学术传承的基础上,学院充分利用专业序列完整的独特优势,努力探索不同空间设计专业的深度融合,打破了原有专业的壁垒和界限,全面融合艺术、科学、技术、工程和人文等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依托国家级特色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设计)、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平台,整合省级特色专业(建筑学)、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风景园林)、省级教学团队(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群),建构以环境设计、建筑学、风景园林为整体学科群、更为开放的设计人才培养体系。以“跨界创新”为核心理念,通过跨界整合的教学内容、开放融合的系统组织、立体丰富的教学方法,将跨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组织的核心思想,培养出一批行业精英和知名学者。学院人才培养、科研创作环境条件优越,拥有省级重点研究平台“当代城市文化与建筑艺术创新研究中心”(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广东省环境设计与社会创新重点实验室”和省级教学示范中心“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坚持“思行并重、艺筑集成”的学术精神,以人居环境多维度的“可能性”探索为导向,积极开展多层次的学术活动和对外交流合作。通过组织“亚洲连线”城市研究、“未来展”等系列活动,积极寻求面向城市文化创新与空间整合设计的国际合作。从闻名全国的“集美现象”到文化科技的融合创新,学院秉承产学研结合的学术传统,在科研和服务社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学院教师为主体的设计团队创作出一大批名闻遐迩的设计精品,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面向急剧变化的当下和未来,学院希望以更积极开放的文化自觉为粤港澳大湾区人居环境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在面对激变、断裂的复杂挑战的同时,积极思考如何植根于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以及自我独特的空间经验中,寻求更现实可行的路径来实现建成环境的优化与复兴。学院未来将持续倡导设计的问题性和具体性指向,将日常生活的经验与批判视为十分重要的设计源泉,关注艺术与文化对城市创造力的引领,关注乡村实践中文化和创意的力量,关注新技术新模式新思维对环境使用的颠覆,关注新零售新社交以及新的生活方式为重新定义空间体验与使用所创造的机会,自觉承担起响应时代的学术使命与担当。

学院现任领导:
院长:沈康
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何争
副院长:许牧川 王铬
专职副书记:钱缨

2023

广州美术学院
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GAFA ACADEMY OF FINE ARTS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APPLIED ARTS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的专业建设缘起于学校于50年代成立之初设立的相关设计课程。1986年,广州美术学院开设了国内首批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1996年,环境艺术设计系成立。 2004年增设建筑学专业,同时更名为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系。2010年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成立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学院。2014 年增设风景园林专业,同年更名为建筑艺术设计学院,是全国最早开设建筑学、风景园林专业的艺术院校之一。

学院目前开设有环境设计、建筑学、风景园林3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设计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筑学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目前承担有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课题5个,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科研、教学荣誉,科研创作成果转化成绩斐然,专利申报、设计获奖等硕果累累。

在坚实学术传承的基础上,学院充分利用专业序列完整的独特优势,努力探索不同空间设计专业的深度融合,打破了原有专业的壁垒和界限,全面融合艺术、科学、技术、工程和人文等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依托国家级特色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设计)、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平台,整合省级特色专业(建筑学)、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风景园林)、省级教学团队(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群),建构以环境设计、建筑学、风景园林为整体学科群、更为开放的设计人才培养体系。以“跨界创新”为核心理念,通过跨界整合的教学内容、开放融合的系统组织、立体丰富的教学方法,将跨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组织的核心思想,培养出一批行业精英和知名学者。学院人才培养、科研创作环境条件优越,拥有省级重点研究平台“当代城市文化与建筑艺术创新研究中心”(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广东省环境设计与社会创新重点实验室”和省级教学示范中心“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坚持“思行并重、艺筑集成”的学术精神,以人居环境多维度的“可能性”探索为导向,积极开展多层次的学术活动和对外交流合作。通过组织“亚洲连线”城市研究、“未来展”等系列活动,积极寻求面向城市文化创新与空间整合设计的国际合作。从闻名全国的“集美现象”到文化科技的融合创新,学院秉承产学研结合的学术传统,在科研和服务社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学院教师为主体的设计团队创作出一大批名闻遐迩的设计精品,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面向急剧变化的当下和未来,学院希望以更积极开放的文化自觉为粤港澳大湾区人居环境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在面对激变、断裂的复杂挑战的同时,积极思考如何植根于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以及自我独特的空间经验中,寻求更现实可行的路径来实现建成环境的优化与复兴。学院未来将持续倡导设计的问题性和具体性指向,将日常生活的经验与批判视为十分重要的设计源泉,关注艺术与文化对城市创造力的引领,关注乡村实践中文化和创意的力量,关注新技术新模式新思维对环境使用的颠覆,关注新零售新社交以及新的生活方式为重新定义空间体验与使用所创造的机会,自觉承担起响应时代的学术使命与担当。

学院现任领导:
院长:沈康
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何争
副院长:许牧川 王铬
专职副书记:钱缨

2023